新闻中心About Us
首页 >新闻中心核辐射”是国人以后经常要面对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9-12-02 浏览:4565次
访《核辐射防护知识问答》策划人张宝东
一个多月前,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大海啸。虽然地震和海啸本身并没有对我国造成什么影响,但福岛第一核电站数个机组在地震和海啸中电源设备受损,失去冷却水供给,导致了严重的核辐射,目前,核辐射严重威胁着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周边国家的恐慌。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编写的《核辐射防护知识问答》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系统地、深入浅出地向公众讲解了核辐射防护的知识,为处于“恐核”状态的你开出一剂妙方,受到国人的青睐。《核辐射防护知识问答》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成的?这样一本小册子会对处于恐慌中的国民有什么样的帮助?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以下简称“记”)采访了该书的策划人张宝东副总编辑(以下简称“张”),并听他为我们讲述了《核辐射防护知识问答》的编写,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核辐射”。
记:张宝东老师,您好!很高兴您今天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知道《核辐射防护知识问答》一书在日本核泄漏事件之后不久就上市了,可以说速度惊人,能不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出版过程呢?
张:可以。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3月16日,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1号、3号机组相继爆炸起火。此前,我们还是以关注新闻的心态来关注有关日本地震及后续核电站事故的。可是当这个时候,就是核电站机组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爆炸起火的时候,我们意识到,可能这个核事故的问题要麻烦了,有可能成为一个长期的、影响全球的问题了,中国临近日本,日本核电站的事故,有可能对中国产生影响。于是,16日晚,我跟社长通电话,建议我们火速组织一种指导国人正确对待核辐射、安全防范核辐射的小册子。社长一听当即同意,并推荐中国辐射防护研究所来写。当天晚上,我们就与作者方取得了联系。17日,我们社里组织了由社长亲自挂帅、我一线指挥的专题项目小组,并在当天上午与作者讨论了书稿的内容、写作方式、交稿时间并签订了合同。23日,作者方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交来五章内容中的三章,我们马上组织人员编辑、校对、配插图、设计封面,25日,最后两章内容交清,我们火速全书合成,编辑校对完毕。26日,本书下厂,29日,本书大货入库。
记:通过您的调查和研究,此次日本核辐射对中国的影响会有多大?这种影响会持续多长时间?
张:我不是核问题专家,我跟绝大多数老百姓一样,在此之前对核的了解少之又少,但是,通过组织本书,我了解了一些核知识。在这里,我把我个人的理解谈一谈,不一定正确。单就事故本身对中国的影响,我个人认为,毕竟两个国家直线距离有上千公里,通过大气环流传过来的辐射物质,量是很少的,再加上广大地域的稀释,其辐射对人体不足于产生危害。这一点,正如我国政府通过媒体广泛公告的一样,我们的安全是不至受到损害的。
但是,此次日本核危机与苏联切尔诺贝利核危机不同,苏联的核事故地点是在内陆,而日本的核事故地点濒临太平洋,在内陆可以用填埋的方式做临时性处理,其散布是可控的,而在海边,受到污染的水会直接排入大洋,事实上福岛核电站受污染的水现在已经排到太平洋了。这些污染的水会在若干年后散布至整个太平洋,再过若干年,通过大洋环流,会遍布整个地球水域,当然,地球水面比陆地更大,这些辐射物质会稀释得单位面积更少。但是,比天然本体的原辐射量毕竟还是增加了。而且这些物质的半衰期极长,这对海洋生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不得而知。
记:在这段时间,我们最应该注意什么?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呢?
张:显然,去日本旅游不是个明智的选择。至于防护措施,我还是坚决坚持我们应该不偏听偏信、相信政府,按政府指导的去做。
记:这本书都给我们讲了哪些核辐射的相关知识呢?
张:这本书共分五章,分别讲了核防护基础知识、辐射健康危害与核事故医学处理、辐射防护的原则与措施、辐射技术应用、核电站与核安全。
记:您认为这本书对什么样的人群最有意义?
张:如果说有人对核有免疫力的话,那么,对核有免疫力的这部分人看此书的意义不大。
记:现在来看,这本书确实是及时、有效,但“辐射期”终究会过去,您觉得过了这段时间,这本书还有意义吗?
张:“辐射期”是否会过去,首先就值得商榷。如果通过日本政府的努力,核故事得到了控制,那么,可以说,“核辐射终于不再增加”,但是,已经散布在大气、海洋、土壤中的辐射物质是不会消失的,前面我们也说了,这些物质的半衰期极长,事故会过去,但“辐射期”不会过去。再者,这次日本核事故也警示我们,了解一些核知识永远没有坏处。
记: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建核电站,核事故会越来越多吗?“核辐射”是国人以后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吗?
张:这个问题该去问国际原子能机构。你去采访他们的时候,也替我问一下,我也很关心这个问题。